淺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新課導入
[摘要]新課導入設計是中學地理課堂教學設計中十分重要的第一環(huán)節(jié),而且導入不僅只在于一節(jié)課的開始,在每個知識點的講授之間,知識點間的過渡和新知識的導入也同樣重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新的《地理課程標準》的頒布,勢必要求對傳統(tǒng)的教學導入方法作出改進和創(chuàng)新。本文試分析新的《地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從而對新時期出現(xiàn)的導入方法作出歸納。
[關鍵詞]初中地理 課堂教學 新課導入
地理課堂教學中,新課導入在教學過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穿針引線的作用。導語是課堂教學的起點,就像樂曲中的“引子”,戲劇中的“序幕”,起著醞釀情緒,激發(fā)興趣,滲透主題,創(chuàng)造情景的作用。恰當、簡潔、生動,或風趣幽默的導語,會有效地吸引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扣準學生的心弦,使其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迅速形成教學高潮。常言道:施教之功,貴在引導。如果由于教師采用恰到好處、引人入勝的導入方法,從課的一開始,學生就能以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必備的基礎知識和較好的方法手段進入對新知識的學習探究。這樣,學生在學習中不僅學習了地理知識,而且發(fā)展了思維能力,提高了精神品格,使師生雙邊活動更加融洽地開展。同時,導入不僅只在于一節(jié)課的開始,在每個知識點的講授之間,知識點間的過渡和新知識的導入也同樣重要。因此,我這里所說的導入不僅針對課時的開始時候,而且包括了授課過程中的過渡與承接。
那么怎樣的新課導入是好的,是成功的呢?我認為新課導入應該符合下面幾個要求。
1.新穎性
老生常談的材料固然有用,但新穎的富有時代性的信息,更能引起學生們的興趣,引人入勝。比如我在講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二節(jié)《巴西》時,這樣導入新課:上課開始時我給學生幾個詞語,像黃綠色、卡卡、熱帶雨林、咖啡、葡萄牙語,讓學生思考它們和世界上的哪個國家的特征最吻合。這樣學生就被我的問題迅速帶到課堂上來了,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直觀性
地理教學中很多事物都是抽象的,學生很難理解。比如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二節(jié)《地球的運動》,我在講地球自轉方向時,一邊用手中的地球儀演示,一邊讓學生觀察地球是如何自轉的。這樣學生立刻就被我手中的地球儀吸引住了,異常興奮,注意力高度集中,使教學活動進入高潮。
3.趣味性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與學統(tǒng)一性的起點,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愿望。從心理學角度講,興趣是認識事物過程中產生的良好情緒。這種心理狀況會促使人積極尋求認識和了解事物的途徑和方法,表現(xiàn)為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激發(fā)興趣就是要使學生智力活動始終在一種強大的內在動力作用下,在情緒高漲的氛圍中進行,把學習看作是一種精神享受,因而能自覺積極地學習。比如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二節(jié)《特別行政區(qū)——香港和澳門》中在講兩地的“人多地狹”時,我就設計了這樣一個探究式的問題:假設你是香港(或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的長官,你該如何解決本區(qū)出現(xiàn)的人多地狹的問題?學生立刻以長官的姿態(tài)向老師展示自己心中獨特的想法,積極融入到本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中。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新課導入因人因時因地不同,方法多種多樣,不拘一格。這里根據(jù)教學實踐和平日的積累,舉例探討一些方法。
一、“設置懸念”導入。
“問題是思維的火花”,如何提問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我認為關鍵是要根據(jù)問題本身的特點進行提問設計。如講到《地球的運動》這一章節(jié)時,上課一開始,我便問:“同學們,日月星辰每天東升西落,周而復始,這究竟是天在轉還是地在轉?”從而引出地球的運動,讓學生自覺地從課文中探尋出問題的答案,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二、圖片導入。
地理中很多圖片更能生動形象地展示地理特征。如在講《日本》時,我展示了“和服”“櫻花”“富士山”“壽司”四幅圖片導入新課,學生迅速被生動的畫面吸引住了,帶著好奇心迫切想了解日本這個國家。
三、歌曲導入。
在地理教學中,如果能巧妙地運用歌曲,往往能收到較好的效果。我在講《面向海洋的開放地區(qū)——珠江三角洲》一節(jié)時,上課一開始,我就播放了《春天的故事》這首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跡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喚醒了長城內外
春輝啊暖透了大江兩岸
高亢激昂的歌聲感染了每一個學生,接著提問:這位老人是誰?他到底是在哪里畫的圈?崛起了哪些城市?這樣,讓學生在歌聲中達到感知地理事物的目的,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
四、視頻導入。
根據(jù)新課的內容,播放學生非常喜愛的視頻短片,然后及時引入新課。又如在《中東》一課播放一個有關中東戰(zhàn)爭的Flash視頻,看后提出問題:此短片中涉及到一個地名——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追問:我們在本學期所學的第六章第二節(jié)中提到的亞洲三個人類文明發(fā)祥地之一就有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底格里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的兩河流域),那么它在哪里呢?——中東。短片主要涉及兩個人物:拉登和薩達姆,薩達姆是哪一個國家的前任總統(tǒng)?——伊拉克。這一國家在哪一地區(qū)?——中東。由此引出課題。這樣引入,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本節(jié)知識的濃厚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五、復習導入。
《教學論》中說:“復習不是為了修補倒坍的建筑物,而是添建一層新的樓房!惫耪Z說:“溫故而知新!庇蓮土暸f課導入新課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識間的銜接。提問復習和新課內容密切相關的.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幾個問題就可以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過渡到新課也十分自然。如我在講到《西部開發(fā)的重要陣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時,直接提問:我國的34個省級行政區(qū)劃的構成包括什么?——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qū)。接著繼續(xù)提問:其中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qū)是哪一個?——新疆。順理成章,轉入新課的講授。
六、詩歌導入。
詩歌是千百年來許多文人墨客思想的結晶,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性和哲理性,不僅能給人一種語言美的享受,而且里面還蘊藏著豐富的知識。若能運用好詩歌來導入新課,將能夠創(chuàng)設美好的意境,吸引學生去探求知識。如在講我國四大高原之一的內蒙古高原時,首先朗誦《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窿,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币幌伦影褜W生的思緒帶到茫茫草原上。這種課前朗誦一段詩詞,創(chuàng)造一種情境,一種氣氛的方法,可以集中學生注意,激發(fā)他們的情感,收到奇特的效果,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七、地圖導入。
地圖是地理學習中的重要工具。利用地圖進行教學是地理課的突出特點。傳授地理知識,講授地理事實,分析地理現(xiàn)象,說明地理原理等,都必須依靠地圖。在新課導入時也可以利用地圖幫助學生理解、鞏固舊有的知識,為獲得新的知識開啟大門。如在講《美國》,上課前在教室前面掛好“世界政區(qū)圖”或“東西半球圖”。教師提問:“如何描述美國在世界中的位置?” “從東西半球看,美國位于哪個半球?”。學生能夠從圖中讀出有關美國的位置特征及半球位置,但是會不全面。老師邊指圖邊講道:“美國位于北美洲南部,從海陸位置看,它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東南臨墨西哥灣,北與加拿大接壤,西南與墨西哥接壤,是世界上面積第四大國。從緯度位置來看,本土大部分位于中緯度,屬北溫帶。從東西半球上看,美國位于西半球。今天學習的內容就是美國的概況!崩玫貓D解釋題目,開門見山,直截了當,點出了本課的中心內容或所講知識的范圍,為新課的展開打下了基礎。
總之,導入新課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一門藝術,沒有固定的模式,重在用得“巧、準、新”,力求因課而異,有所創(chuàng)新,避免弄巧成拙,拖沓冗長,喧賓奪主,要充分發(fā)揮導語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畫龍點睛的作用。
【淺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新課導入】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