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漢文化差異角度論析文化信息的轉換策略
論文關鍵詞:文化差異;文化信息;轉換策略
論文摘要: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栽體.翻譯必須在文化的層面上進行.本文論述了英漢翻譯中如何處理東西方不同文化環(huán)境造成的語義差異,通過采用科學的,可操作的翻譯手段,在各種語境中解決文化差異造成的語義缺省和沖突,完成語言文化內涵功能意義上的轉換.
翻譯的本質是什么,自古以來眾說紛紜.傳統(tǒng)的翻譯定義是“把一個語篇從源語轉換成目標語的過程與結果,在語言的轉換過程中必須遵守目標語的語言習慣”.在這個定義中,文化被排除在外.美國著名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給翻譯所下的定義為;“翻譯是從語義到文體在譯語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對等語再現(xiàn)源文的信息.”在這個定義中,雖然涉及了語義及文體,擴大了翻譯的內涵,然而文化信息仍未涉及.“翻譯是運用一種語言把另一種語言所表達的思維內容準確而完整地重新表達出來的語言活動”.(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翻譯是以符號轉換為手段,意義再生為任務的一種文化的交際活動.這一定義高度概括了翻譯的本質屬性,既定義了翻譯的跨語言性,也定義了它的跨文化性;既定義了它符號和意義轉換性,也定義了它的交際性.如果缺失了翻譯活動,不同民族的文化融合與發(fā)展是無法想象的.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說,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內蘊.
既然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對文化起著重要作用,那么,翻譯作為一種語碼的轉換活動,就不僅是語言轉換過程,而且是反映不同社會特征的文化轉換過程,英漢兩種語言在社會、歷史、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構成方面有著完全不同的背景,形成了各自特有的`意識形態(tài)、人生觀、價值觀,思維方式和風俗習慣,即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文化的不同可以概括為(僅從詞義及內涵上加以區(qū)分):(1)同一個所指在譯出語和譯入語中有不同的意義;(2)同一個所指在譯出語與譯人語中有相似的意義;(3)同一個所指在譯出語和譯入語中有截然相反的意義;(4)有些譯出語中的詞匯在譯入語中找不到對應的詞如果對這些文化屬性上的差異處理不當,就會引起誤解甚至導致文化觀念上的沖突.本文就從文化差異的這四個方面,探討其轉換策略.也就是,在不同語言文化交際的過程中,要把握好“度”的原則:在準確傳遞文化信息的同時,盡可能保留原作文化信息的表達方式;在譯人語讀者明顯不能接受的情況下,大膽采取變通的表達方式,根據(jù)原作的題材和體裁以及譯作的目的和功能,調整文化信息的表達方式.順利地在文化功能轉換的層面上達到交際的目的.
1同一個所指在譯出語與譯人語中有相似的意義,直譯文化信息
由于人類生活的共同經(jīng)歷,即使像漢語和英語這樣十分不同的語言也會有一些大體對應的說法,翻譯中大多可以拿來使用.例如:漢語中的“自食其果”、“禍不單行”與英語中的eat the fruit of one's own doings, misfommes never come singly所表示的內涵幾乎對等,因而它們可以直接互譯.又如Pour oil傭fire(火上焦油);Strike the iron while it' s hot.(趁熱打鐵); Lead by the nose(牽著牛鼻子走);walk on thin ice(如屢薄冰)walls have~(隔墻有耳);Haste makes waste(欲速則不達);Many hands make high俄味(人多好辦事):where there" s smoke, there's fire.(無風不起浪)等所傳達出的文化信息是相同的,也同樣可以直接互譯.
2同一個所指在譯出語和譯入語中有不同的意義,孟組文化信息
有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盡管在思維方式上有一種“默契”,但在表達的方式上往往有些差異,這種情況下的譯文便需進行一定的調整,即;用的語中能表達出源語所承載的文化信息不同的詞匯來翻譯源語中的文化涵義.
漢語中“五十步笑百步”在英文中的表達則是"the pot callsthe kettle black".中西方人的信仰不同,中國人信佛,祟尚“天”.而西方人大多數(shù)信仰基譽教崇尚“God”于是,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Mills of Gog grind slow but sure.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自助者天助.又如:早飯吃飽,中飯吃好,晚飯吃少./At breakfast, eat like a king. At lunch eat like a prime. At supper, eat like a pauper.中英文這兩句意思接近、表達不盡相同的說法能反映出東西方文化各自的特點.同樣是說明飲食保健的問題,中國人強調的語義重心放在吃的“度”和“量”上,西方人則用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士來表現(xiàn)其吃飯的狀態(tài)和方式,它們視角各異,心理預期的結果卻非常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