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英國精英文化批判
【論文關鍵詞】社會 精英文化 大眾文化
【論文摘要】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文化研究成了西方最具影響力的學術思潮,而精英文化批判則是它的重要傾向之一。本文順著英國。文化與社會傳統(tǒng),追溯了精英文化的起源和發(fā)展,以及它與大眾文化的對立。通過批判它對于少數派文化的尊崇和對于大眾文化的排斥,揭示了精英文化的意識形態(tài)功能和控制功能。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源于英國的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成了西方學術界格外熱門的話題。文化研究廣泛地滲透到各個學術領域,成為最具活力的學術思潮,有的學者甚至斷言文化研究已經取代后現代主義成為西方學術主潮。與此同時,文化研究又是最含混、最難以確定的領域,迄今尚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盡管有著諸多的不確定因素,但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那就是它對精英文化的批判。從一開始,文化研究便致力于批判精英文化,努力消解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之間的對立,甚至可以說文化研究是在與精英文化的斗爭中成長起來的。
英國的精英文化傳統(tǒng)源于何處呢?精英文化是如何與大眾文化對立起來的呢?在他早期的著作中,尤其是在《文化與社會》中,文化研究最重要的奠基者雷蒙·威廉斯順著歷史的軌跡梳理了英國的“文化與社會”傳統(tǒng),分析和批判了精英文化的起源和發(fā)展,為文化研究的精英文化批判傾向奠定了基礎.
威廉斯在《文化與社會》中指出,“文化觀念和現代各種常用的文化一詞,是在被稱為工業(yè)革命的時期進人英國的”[ij(P13),因此,若要追溯文化及其與文化相關的各種概念,就必須從工業(yè)革命人手。
工業(yè)革命是英國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場革命,它不僅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改變了英國既存的現實關系,而且對英國的精神文化生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它把生產者簡化為零碎的“手”,簡化為賺取利潤的工具,同時它還使得從事崇高的精神工作的人最終也被專門化為精神生產的工具,成為知識機器。曾經如此崇高的精神竟然淪落為商品,服從于與商品生產大致相同的規(guī)律。
這種變化在文學藝術領域表現得異常明顯,這是當時仍舊高高在上的文學家和思想家無法接受但又不得不接受的現實。19世紀初期,隨著封建貴族的徹底沒落,藝術家失去了封建時代特有的貴族資助制度的保護,生存問題立刻擺上議事日程。為了生計,藝術家被迫屈從于無情的市場規(guī)律,在市場的驚濤駭浪中拼殺搏擊,想方設法兜售和推銷自己的“產品”,以換取微薄的生活資料。亞當·斯密說,“如同鞋襪,人們向制造并為市場供應這類貨物的貨主購買,[17(P64),亞當·斯密此處所說的“這類貨物”指的就是藝術家的作品。市場成了文學藝術領域內的決定因素,無形的手開始指揮和操縱藝術家有形的筆。出于生存的考慮,藝術家不得不痛苦地適應市場訂貨的要求,盡力滿足市場的需要,以掙得自己的生活。藝術家那種人類精神導師的崇高地位一落千丈,過去籠罩在藝術家頭上的那層靈光消失殆盡。對于這種狀況,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有過精辟的論述:“資產階級抹去了一切素被尊崇景仰的職業(yè)的莊嚴色彩。它使醫(yī)生、律師、牧師、詩人和學者變成了受它雇傭的仆役·[ 2 ] ( P468}69 )。在此情況下,藝術家只得無奈地用市場給予他們的“自由”去換取冷酷的現金。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他們常常貌似高傲地步人市場,仿佛是為了深人生活,尋找創(chuàng)作的靈感,實際上他們只是在尋找潛在的顧客和買主。拿波德萊爾的話來說,藝術家只不過是“為錢而干的繆斯”,與街頭流鶯并無多大的區(qū)別:
為了一雙鞋她賣掉了靈魂但在卑鄙者身旁,我扮出偽善的小丑般的高傲,老天爺恥笑為當作家我販賣我的思想。[3](P51)
面對這種狀況,原本養(yǎng)尊處優(yōu)的思想家和藝術家們紛紛從各自的角度亮出了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應對措施.無獨有偶,他們幾乎無一例外地打出了精英文化的旗幟.
從詞源意義上來說,“精英((elite)”一詞是與選擇相聯系的,起初指的是上帝的選擇,帶有濃厚的神學意味。18世紀以后,精英開始指世俗生活中一些被挑選出來擔當一定職務的人。到了19世紀,精英一詞在英國流行起來。早在1823年,拜倫就在他的長詩《唐瑛》中運用了精英這個詞:“和高貴
的布萊克伯爵夫人一樣,他既是人群中的騙子又是精英”。在拜倫的用法中,精英一詞顯然還不是一個褒義詞,而是一個貶義詞.但是,到了19世紀后半葉,精英一詞開始與“最好的(the best)”聯系起來,更多地表示精銳部隊或上層貴族.
“文化”則是一個意義非常復雜的詞語,對于什么是文化,不同的學科對于文化有著不同的解釋。據威廉斯考證,文化原來指的是“培養(yǎng)自然的成長”,與土地有著緊密的聯系.在工業(yè)革命這個關鍵時期,文化的含義發(fā)生了變化。到了浪漫主義時代,文化的意義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文化成為了市場的對立物,開始與教養(yǎng)聯系起來,成了優(yōu)秀的真正標準.這是文化觀念的一次飛躍,文化從此開始具有精英主義的韻味.
出于對工業(yè)文明所導致的機械主義、財富積累、功利主義和現金交易的深惡痛絕,柯勒律治把文化與人類精神生活聯系起來,在他手里,文化獲得了高于其他一切人類活動的高尚地位,成為一切社會安排必須服從的上訴法庭.他在《教會與國家政體》中寫道:“國家的長久存在……國家的進步性和個人自由……依賴于一個持續(xù)發(fā)展、不斷進步的文明.但是,這個文明如果不以教養(yǎng)為基礎,不與人類特有的品質和能力同步發(fā)展,那么文明本身如果不是一種具有很大腐化作用的影響力,就是一種混亂低劣的善,是疾病的發(fā)熱,而不是健康的煥發(fā)·川( P95-96 ).柯勒律治此處所稱的教養(yǎng)實際上指的就是文化.在他看來,文化應該成為文明的基礎,這樣文明才能保持“健康”,走向“完美”。這里,教養(yǎng),即文化正式地與文明或者說社會聯系起來,成為完美的標準,具有特殊的功能,不僅可以用來影響社會,而且可以用來判斷社會。不過,柯勒律治也意識到,由于具有解體作用的工業(yè)革命的進程,教養(yǎng)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迫切需要得到國家的保障,因此,有教養(yǎng)的“知識階層”應該凌駕于“暴民”之上,因為他們“是為學問培養(yǎng)的,并將學問成果傳播于社會中”,這個階層的保存和擴大必須得到國家的保護和資助。既然這個階層需要國家的供養(yǎng),那人數自然不能太多,只能由“一切所謂大學文科和科學的賢能之士與教授們”【’](陰)構成,他們的職責是維持藝術的標準,防止裁判圈擴大到讓公眾參與投票。從此,文化開始與少數有特權的階層聯系起來,這為以后的少數派文化或者說精英文化埋下了種子。
[1][2][3][4]下一頁
【英國精英文化批判】相關文章:
論析關于消費異化的文化批判05-11
論析技術社會消費的文化批判和重塑05-28
論批判的終結05-28
英國文學作品的茶文化解讀06-01
英國留學生論文格式02-23
關于英國文學方面論文09-23
淺談文化與文化教育的關系06-02
文化美、前文化美與復合美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