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畢業(yè)生的感悟讀后感
大學生們的毛病是容易看到問題,但是提不出方法。一方面是年輕,智慧、能力、歷練都不夠,要提出解決方法當然不容易。雖然如此,還是要多多練習,要有請教的態(tài)度,盡量避免批評,這才是學生嘛。要練習批判事情,但不是批評。批判,是論事情的曲直是非,然后提出方法。批評,就是情緒的發(fā)泄,一股腦地說問題,辦法一點沒有。作者也提出了批評,但是他用自己的生命去尋找自己的路。他的勇氣讓人佩服,因此讓他的批評顯得比較能被人接受些。雖然如此,練習少批評,多找答案總是大學生們的功課。
看到問題永遠是容易的。難的是解決問題,難的是敢面對問題,難的是能夠采取行動。這位學生隱隱約約地提到了答案,讓人佩服的是他敢面對自己的生命,敢不流俗,敢走自己的路。這點讓很多人佩服,也讓我佩服。
我本來在想,擁有這敢面對自己的勇氣,是否就保證了他擁有了自己的生命?是否就掌握了生命的鑰匙?但是,我馬上確定不是。汪精衛(wèi)年輕的時候也是個熱血沸騰的青年,他有刺殺清廷攝政王的勇氣。在被捕之后,還寫下了“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詩句。但是后來卻變成了精于計算、妥協(xié)的政客、漢奸。時下有不少出了事被2規(guī)、下獄、判刑的高官,當年不也是有理想、有激情的少年?于是,有勇氣做自己應該是最基本的,但是需要有智慧、有沉淀、有修行,才能完成自己。似乎有勇氣做自己的人都是少數(shù)。如果這個命題是真的,那就是說大部分的人的生命是被浪費的,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沒有真正按照自己認為對的方式活過,這豈不是太可怕了?
還是這么一句話:需要有智慧,才能引導激情真正地做自己。作者起碼有勇氣,剩下的一輩子的功課,就是找到自己,學習到智慧,然后完成自己。
大家都希望有智慧,什么是智慧?智慧跟能力有什么不同?智慧跟德行又有什么關系?有智能的人,大部分得之于先天還是主要是后天的學習?我曾經(jīng)對不下上萬個學生、公司職員、企業(yè)主管們問過這個問題,沒有答得好的。當然,大家沒好好想過這個問題,一下子問這些問題,大部分的人都蒙了。但是,我問過這些上萬的的聽眾,希不希望有智慧的時候,我還沒有聽過有人說“不希望有智慧”的。如果大家都希望有智慧,但是又不知道智慧是個什么東西,那怎么可能得到呢?去學習、獲取的方向都不知道,怎么可能得到?最基本的邏輯都還沒理清楚,要有智慧大概就有點難了。不是嗎?
文章提了不少大學的問題、大學生的問題。我今年 60 歲了,是在臺灣生的。跟大家講個小秘密,40 年前,我在大學的時候,臺灣也有類似的這些現(xiàn)象。我相信,400 年前明朝的太學、1400年前唐朝的太學大概也有這種狀況。提出這些問題只說明了作者年輕,還不到1400歲,看的還不夠多。若作者活過了60歲還能保持這些激情,這就好了。
問題永遠都有,問題永遠是自己,答案不在環(huán)境的好壞,答案在自己是否找到學習的途徑,是否學習到智慧。
舉例來說,大家都覺得現(xiàn)在的社會轉(zhuǎn)動得太快了、誘惑太多了,認為還是以前的舊農(nóng)業(yè)社會祥和、安逸。但是老子在 2500 年前就說過:“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崩献釉2500年前就覺得當時五光十色、誘惑太多,F(xiàn)在的人都求快、求強、求剛,嘿,中國人就有這種智慧,能發(fā)展出太極拳,能夠以靜制動、以慢制快,能夠后發(fā)先至,能夠以柔克剛。不是環(huán)境的問題,是自己智慧的問題。
作者在文章里提到了,但是沒多說,我想因為年輕,大約也說不出來。是的,智慧的確是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里面。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無論儒、釋、道,談的都是生命。三位圣人互不認識、互不熟悉,但是說的東西卻都是一個根源,根本是一樣的。生命是有規(guī)則的,我們凡夫俗子找不到規(guī)則,于是一輩子就像在沒有燈的屋子里東碰西撞,漸漸習慣了那個環(huán)境。但是一換環(huán)境,就又碰碰撞撞,希望在鼻青眼腫之余,能又摸出一條路來。如果有燈多好!我也覺得奇怪,大家就是硬不肯開燈。告訴他燈的開關在墻上某個地方,他就是不信。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是智慧,就是有人不信,甚至有人爭辯都是害人的東西。說來可氣,凡是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不好的人,都是不懂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沒讀幾本書、沒有思想的人。我可以同意任何事情、任何東西都可以討論,但是得拿出東西來討論呀!只說不好,又說不出其它東西來,這算老幾?
學生們學習、求知。知,有聞見之知,再上一層有理性之知,再上一層有價值之知,最后才是圓滿之知。古圣先賢說的都是圓滿之知與價值之知。很多時候,我們的理性之知不完整,能看懂一些價值之知,但是不相信。圓滿之知就需要一些悟性,不是每個人都能到那個層次了。求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時下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就憑聞見,拍著腦袋就得結(jié)論、就有理論。膚淺不說,狂妄、無理到令人乍舌。
就說孔子跟弟子之間最簡單對話的《論語》吧,已經(jīng)算是最容易懂的了,許多人不屑、不讀、也不懂!墩撜Z》算是容易些的.,《大學》、《中庸》就不容易真懂!兑捉(jīng)》更不容易通透!兜赖陆(jīng)》有很多人喜歡,但總也讀不透!度A嚴經(jīng)》、《楞嚴經(jīng)》、《金剛經(jīng)》、《圓覺經(jīng)》…,那就更吃力了。不為什么,因為這里面充滿了圓滿之知,大部分人就只能讀到價值之知。雖然,不能通透,但是照著做,生命總是有規(guī)可循。有燈,不能保證你不磕磕碰碰,但是暗室無燈,磕磕碰碰是一定的。在暗室之中,誰不希望有燈?古圣先賢的文字道理,就是燈。
耶穌在《圣經(jīng)》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币d的意思是說,祂就是燈。講老實話,我并不認為耶穌說的不對,只是祂只有教訓,沒說出為什么。只是一本《圣經(jīng)》太少了,有太多的方方面面耶穌沒講。不像中國的儒釋道三家,典籍多,還可以互相發(fā)明。如果從文化的層面來看,我認為《圣經(jīng)》只到價值之知,而未到圓滿之知。于是,智能的層面就薄弱。
作者認為只有教育才能拯救時代。這個道理,是放諸古今中外而皆然的,絕對沒錯。問題是教育什么?作者大加撻伐的不正是現(xiàn)今的教育么?不知道教什么,或者說,該教的沒教,不就造成作者那篇文章的郁悶與吶喊嗎?
是的,價值觀的教育是當今最重要的事情。價值觀教育,也可以說就是德行教育,也可以說就是精神教育。讀些偉人傳記、勵志叢書,也就只是激勵激勵自己,還算不上精神教育。要有了價值觀,人才能有所為、有所不為,人才有價值,也才能有精神。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是一個統(tǒng)一和人協(xié)調(diào)的價值觀,是智慧,是最好的精神教育教材。全世界只有中國人是最幸運的,有這些老祖宗留給我們的遺產(chǎn)。不學習這些,哭著、喊著郁悶,也真讓人郁悶。是的,當政者是應該在這上面多花些功夫,但是,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到底,這是我們自己的生命,不是別人沒做,自己就應該被浪費。是的,學生們不懂,學校、老師不教,學生們怎么知道?嘿,起碼作者觸摸到了答案。他不也是跟大家一樣的學生嗎?他可以摸索、找到答案,你們也可以啊!我這篇文章也是希望更明白地告訴同學們,答案就在中國古人經(jīng)典智慧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