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行業(yè)“潛規(guī)則”:
所謂“潛規(guī)則”,指的就是沒有明文規(guī)定確是大家都心知肚明,都在遵守的規(guī)則。所謂的服裝行業(yè)也有自己一套的“潛規(guī)則”。總結為以下幾點:
“建議零售價”其實是最高價
在一些沒有標價的服裝店里,價格的隨意性很大,有的服裝上面標有“統(tǒng)一零售價”,而事實卻都是虛高價格。比如,一件“建議零售價”是588元的外套,90元就能成交;一件“建議零售價”是1200元的棉襖,300元就能買到。
超高的“建議零售價”在服裝市場上已經(jīng)很普遍了,似乎也已經(jīng)被廣大的消費者和社會所默許了。市民王女士十多天前在朝陽街服裝城購花了490元買了一件上衣,而這件外套標簽上的建議零售價是980元。她告訴記者:“買衣服時也不會太留意這樣的‘建議零售價’,像這樣的服裝店,標價一般都比較高,買衣服時肯定還是要看質(zhì)量出價錢的。當然一些名牌衣服的標價就要正規(guī)多了。”
所謂的“建議零售價”,其實就是最高價了。商品上標注的“建議零售價”,一般是商家自己印制后再放上去的,它本身就是一種商業(yè)促銷手段,會在更大程度上誤導消費者。特別是當一些顧客遇到一些“建議零售價”標識后不好意思叫低價的顧客,商家就會大賺一筆。
據(jù)記者了解,“建議零售價”最初出現(xiàn)時,是為了遏制商家漫天要價,規(guī)范市場價格競爭。但是,這種“建議零售價”不久就變了味,成為了商家欺騙消費者的一種手段。與一些大幅度降價、使用欺詐性的廣告、采取額外的饋贈相比,它更具有隱蔽性。消費者在購買標有“建議零售價”的商品時,應該在價格上多作推敲,免受“建議零售價”的誤導。
低折扣服裝可能是瑕疵貨
隨著這幾年服裝批發(fā)市場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服裝品牌進駐省城。為此,一般散客也能以折扣價買到品牌服裝。但是,很多顧客在尋求好品牌且便宜的衣服時,卻忽略了這些衣服本身的“質(zhì)量問題”。實際上這些打折服裝要么是存貨、要么就是衣服本身有瑕疵。
當然,不排除有些經(jīng)銷商有關系可以從廠家拿到折扣低的衣服,這也就是顧客喜歡的“正品”?墒瞧放埔路诓扇∽鲞B鎖或者尋求代理經(jīng)銷商的時候,給予的折扣也是有一定限度的。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代理商進的貨多是廠家鑒定后有一定瑕疵的商品。比如一條褲子做工不夠規(guī)整,面料上有染色不勻的情況,但是還不至于影響到穿著效果,不能在專賣店里銷售的次品,經(jīng)銷商在拿這些貨時一般是以一折的價錢?墒窃诔鍪鄣臅r候一般打到七折,批發(fā)價也不會太便宜。
看似消費者以七折左右的價格買走了品牌衣服,實際上經(jīng)銷商的賺頭很大。另外,常來逛服裝城的人都會知道,一家品牌代理店往往都是銷售好幾種牌子的衣服,并不只集中于自己所代理的品牌。其實,這些雜牌衣服是經(jīng)銷商從北京的批發(fā)市場或者廣州等服裝聚集地買回來的便宜貨;蛘呤且恍⿵S家前幾年的款式,也就是存貨,拿貨時價錢很低的,在廣州、杭州、上海等地的服裝廠家,這種積貨很多的。
“品牌”服裝部分是小作坊造
據(jù)記者了解,在服裝城附近散落著不少制作服裝的小作坊,多是南方一帶的裁縫。因為有很長時間的從業(yè)經(jīng)驗,已經(jīng)形成了成熟的制作模式,比如說由專人從南方或北京、大連帶流行服裝或款樣回來,把衣服拆開后琢磨一番,就能明白設計思路,再加上一番改動,就成了一系列“廉價”的流行服裝。他們做的大衣、外套、裙裝、褲子都不錯,從材質(zhì)上說,羊絨、羊毛、呢料一應俱全。成衣貼上商標拿到商場里標價就達到千元以上。
消費者通常把商標、產(chǎn)品標示牌當作鑒別服裝真?zhèn)蔚?ldquo;法寶”。其實不然,服裝在批發(fā)來的時候盡可以是仿冒品牌,當然商標和標示牌也可以作假了。其實在太原,有些商標和標示牌還真是自己做上去的。許多商場里的品牌服裝,通常有正版和仿版之分。所謂正版,是從正規(guī)渠道進來的;而仿版則是經(jīng)銷商私下仿制的。若從正規(guī)渠道進貨,要經(jīng)過廠方、總代理、一級代理等幾層收費,另外還要付給商場費用及員工工資,所剩利潤無幾。
而仿版的利潤驚人,一條女式休閑褲標價七八百元,而成本可能僅七八十元而已。仿制不同于假冒偽劣,選用的面料與正版相差不大,面料上的差異若不是專業(yè)人士是覺察不出的,唯一有可能出現(xiàn)的就是布料的褪色問題。為什么服裝城里一些品牌服飾價格很低,做工不太精致,也就是這個道理了。
當然還有一部分衣服是主打廉價市場的,因為成本所費不多,成批的衣服盡可以降價地來賣,占領了不少低端市場。同時,現(xiàn)在人們對服裝已經(jīng)不是單純追求結實,而更注重服裝的款式和流行度,這樣的時尚加劇了這些現(xiàn)象的滋生。
“外貿(mào)”服飾冒牌多于真貨
在一些“外貿(mào)”服飾店,記者看到一些服裝的“合格證”上品名、執(zhí)行標準、成分等成品出廠時必須填寫的事項都是空白,不少品牌都是見所未見。銷售人員卻告訴記者,這些都是外銷的“名牌”產(chǎn)品。
外貿(mào)公司一般只有少量庫存,不可能長期傾銷,就算是轉內(nèi)銷,出口產(chǎn)品尺碼也較大。市場上不少“外貿(mào)”服飾其實是從服裝批發(fā)市場進貨,然后商家根據(jù)自己的銷售情況,貼上其他名牌的商標標簽,然后以“低價傾銷”為誘餌,引人上當。
很多進貨商家在進貨時,都愿意進一些沒有標簽的服裝,不單是因為價格低,更重要的是他們把自己的“創(chuàng)意”加工到服裝上。經(jīng)過了掛標牌、貼價簽等一番“外貿(mào)版本”的修飾后,其售價就翻了四五倍甚至更多。顧客上門時,售貨員則會以誘人的折扣吸引消費者駐足購買,而實際上就算是半價銷售,其中的利潤也是相當可觀。
消費者花冤枉錢買了“外貿(mào)”服裝,還以為自己得了個便宜。而一些商家利用消費者對“外貿(mào)”概念的模糊認識及鑒別能力的缺乏,將“外貿(mào)”服裝注水抬價,令不少人吃了“啞巴虧”。
事實上,廣大消費者大可不必過分“崇拜”所謂的“外貿(mào)”服飾。據(jù)長期從事服裝進出口貿(mào)易的業(yè)內(nèi)人士透露,近年來真正外貿(mào)“甩單”的服裝,能進入市場的數(shù)量實際上相當有限。而一些仿冒的偽劣服裝,在面料、染料以及加工過程中都存在種種問題,甚至一些違規(guī)的化學物質(zhì)還有可能危害健康,所以在追求個性的同時,真的有必要擦亮眼睛再消費。
“假日促銷”活動價高物劣
一位姓曹的小姐,每隔一段時間就去商場里淘特賣貨,她說現(xiàn)在商場里的衣服太貴,像她這種工薪階層根本沒法消費,一個月的工資買兩件衣服就沒了,去市場里買她又不放心,商城的促銷活動是惟一讓她覺得可以信任的平價商品。而她的很多同事也跟她一樣,常常光顧商場里的促銷活動。
據(jù)了解,商場里每逢周末或節(jié)日促銷的時間,都會舉辦特賣場,與普通的專柜相比,人流量比任何一個專柜都大。同時,品牌和價格之間形成的落差,讓顧客覺得這里的貨品和專柜同樣質(zhì)量卻便宜很多,所以很多消費者都很爽快。從表面看,特賣對消費者來說很“實惠”,而代理商又可以清庫存,是“雙贏”地帶,似乎是一種完美的交易?勺屓巳f萬想不到的是,促銷活動并不像顧客想的那么“價廉物美”,相反,它卻是“價高物劣”。
平時一件衣服就要幾百元的專賣店,促銷活動上卻標出每件只需幾十元的價格。在一家品牌店門口,記者留意到,其特價的商品中,品牌、生產(chǎn)商都與該店專賣品牌不同。經(jīng)記者多次向店員求證這些衣服是否為該店專賣產(chǎn)品,店員才不耐煩地表示:“這些是代銷商品,我們自己的產(chǎn)品打完折都沒有這么便宜!”眾多的消費者是沖著該店的品牌而來,卻忽略了服裝品牌早已被“偷梁換柱”。
許多促銷活動“偷梁換柱”的做法很多,比如,拿市場相似貨源充抵專柜貨,以次充好;有的則是專門定制,雖然風格差不多,但是一摸面料就知道區(qū)別,其實就是拿著自己的貨到小加工廠照模照樣生產(chǎn)一批,和正宗的貨品堆在一起,外行人根本看不出來哪件是真的哪件是冒牌的;還有的就是換標簽,每次做特賣場時,就把把老標簽統(tǒng)統(tǒng)拆光,換上新的標簽,打上新的價格標碼,然后在再打折售出,其價格反而比原來的要高出許多。
一直以來,許多消費者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買回來的衣服,發(fā)現(xiàn)舊標簽上蓋著新的標簽,這也就是有的代理商直接把新價格蓋上去。同時,特賣商品“售出之后概不退貨”也成為特賣貨制假的庇護傘。
“傍”來的名牌原是在打“擦邊球”
行行色色的“華倫天奴”、“花花公子”、“老人頭”、“金利來”,還有帶后綴或者前綴的世界名牌,如“華倫天奴×”、“夢×嬌”等等不時弄花了人們的雙眼。
據(jù)記者了解,這些“名牌貨”來自專門的批發(fā)市場,當然是假貨。如果你問經(jīng)銷商這里的“金利來”是不是真的,為什么五步之內(nèi)會開這么多店?經(jīng)銷商不會明著告訴你,只會說:這絕對不是假的。如果質(zhì)量、標示不過關的話是不能進商場的。如果你追問這么多家真的都是品牌的代理商嗎?來自商家的回應也就只有一句話:“我們的貨肯定不是假的。”
記者在一些名牌服裝店看到,每件衣服的單價大多在幾百元左右,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挑選。仔細一看,才發(fā)覺有的名牌卻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像有的西服牌子是“華倫天努”,不細心留意,讓人就以為是“華倫天奴”這個名牌。不少所謂的“名牌服飾”都是“傍名牌”,細看之下有的衣服英文商標蹩腳,不是少幾個字母就是順序亂了,有些則干脆直接用漢語拼音。而這些衣服的確比真正的名牌服裝便宜得多,讓不知情者信以為真。
做假貨既得逼真而且還得考慮打法律的“擦邊球”,假貨的商標和正品標示存在細微的差別。老人頭像的皺紋兩道還是三道,鱷魚的嘴朝左還是朝右,夢特嬌的花瓣有幾瓣等細枝末節(jié)都是“傍名牌”者精心設計仔細推敲的結果。鑒定商品是否是品牌其實很簡單,假冒的產(chǎn)品標示牌一般都模糊不清,有的一看就是自己制作的。另外看它的產(chǎn)地,假冒牌子標示的產(chǎn)地、品牌擁有商通常會有兩三個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