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姓百家姓排名的資料
董姓算是一個比較古老的姓氏,它的歷史悠久,經(jīng)過世世代代的相傳,保留到現(xiàn)在,如今董姓氏的人還很多。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的董姓百家姓排名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在當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國百家大姓中,董姓位居第29位。
董姓是一個古老的姓,董姓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中一支持起源很早,相傳黃帝的己姓子孫中有個叫叔安的,被封于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縣),稱為飂叔安。飂叔安的兒子董父,為帝舜馴養(yǎng)龍,被舜賜姓為董,任為豢龍氏,封之于鬷川(今山東定陶縣),他的后代便以董為姓。
董氏的另一支是在周朝時出現(xiàn)的,據(jù)西漢史游《急就篇》及宋人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春秋時,周大夫辛有的兩個兒子到晉國,與籍氏一起主管晉之典籍,因其職責是“董督晉史”,所以也稱為董氏。這一時期晉國的都城在絳(今山西翼城東南),故此支董氏出自今山西翼城。
辛有的后裔,世襲晉國太史之職,至春秋時,有史官董狐,他不畏權(quán)貴,秉筆直書,被譽為“良史”。董狐的裔孫董翳,秦末被項羽封為翟王,都高奴(在今陜西延安延河東岸),子孫遂居隴西(郡治在今甘肅臨洮)。西漢時的董仲舒為廣川(今河北棗強東)人,其曾孫自廣川徙隴西,裔孫徙河東(郡治在今山西夏縣西北)。此外,董姓在漢代還分布于今山東定陶、高青,廣東廣州,四川資陽、德陽,貴州黃平,浙江余姚,湖北襄陽、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陽、開封、福縣、信陽、靈寶等地。至隋唐時期,除上述地區(qū)外,今安徽、湖南、江蘇、江西等省的一些地方,也都有董姓的居住地。
唐代的《元和姓纂》記載董氏有四個郡望:即隴西、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河東、范陽(今河北涿州)。此外還有濟陰(今山東曹縣)。唐末,固始(今屬河南)的董氏有隨王潮、王審知入閩者。明代以前,董氏已遍布江南各省。從清康熙年間開始,董氏有族人陸續(xù)移居臺灣,此后有的又徙居南洋群島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qū)。
擴展:董姓的歷史發(fā)展
源于己姓
董姓淵源①出自帝舜賜予顓頊后裔飂之子的姓氏,屬于帝王賜姓為氏。相傳,顓頊的己姓后裔中有個人叫飂叔安,史書上亦稱廖叔安。飂叔安有個兒子叫董父,他對龍(馬)的習性很有研究,于是舜帝就任命董父為豢龍氏,讓他專門養(yǎng)龍。在董父的精心馴養(yǎng)下,許多龍學會了表演各種舞蹈,帝舜很是喜歡,就封董父為鬷川侯(今山東定陶),還賜他以董為姓氏,他的后代就是董氏,世代相傳,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史稱董氏正宗。董氏族人大多尊奉董父為得姓始祖。
、诔鲎灶呿湹壑畬O子吳回的后裔,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據(jù)史籍《元和姓纂》記載,傳說重黎是一位氏族首領(lǐng)以諄耀敦大,光明四海。顓頊任命其為火正,專門管理火。顓頊逝世后,其侄子高辛(玄囂的孫子)繼位,即帝嚳(帝。,帝嚳任命重黎為“祝融”之官稱。后來共工氏作亂,帝嚳派遣重黎前去鎮(zhèn)壓,重黎多次鎮(zhèn)壓而不成功,帝嚳大怒,將重黎召回論罪處斬,然后以重黎的弟弟吳回接替重黎的官位,繼續(xù)為祝融之官。吳回有個兒子名終,因為封在陸鄉(xiāng)(今山東平原),所以叫陸終。陸終有個兒子叫參胡,因住董地(今山東濮城),其后裔子孫就以居邑名稱為姓氏,稱董氏,世代相傳。
源于姬姓
出自春秋時期周朝大夫辛有的兒子,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春秋時期,周王朝有個大夫叫辛有,辛有的兩個兒子都在晉國任太史,負責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晉國的典籍史冊,以官名稱為董督。這兩個董督的后代世襲晉國史官,一直擔當晉國的太史令,其后裔子孫遂以先祖的官稱為姓氏,稱董氏,世代相傳。
源于地名
董仲舒墓出自漢朝時期董澤,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董澤,是古代的一個大湖泊的名稱。在史籍《后漢書·郡國志》中記載:“文喜邑有董池陂,古董澤!惫偶兴傅摹拔南惨亍,就是漢朝時期的“河東聞喜”,即今山西省運城地區(qū)。傳說,董澤曾“浩淼數(shù)百里”,后被人類破壞,逐漸成為鹽湖,最后干涸,消失得無影無蹤,今只留得一個“運城市鹽湖區(qū)”的行政名稱。在董澤周圍生活的住民,很早就有以其居住地名為姓氏者,稱董氏,世代相傳。
少數(shù)民族
、僭从诿晒抛澹鲎悦晒抛搴衾斩脊诺率。
、谠从跐M族,屬于漢化改姓氏。滿族董鄂氏、滿族棟佳氏、滿族珠格氏、滿族珠赫哷氏、滿族朱胡氏漢姓為董氏。
、鄢r族有董姓。
④西漢初期的匈奴族、三國時吳國的山越族、晉朝時的氐族、南北朝北魏時的`羌族、唐朝吐蕃人的董部落、五代后梁時羌人有董姓。
得姓始祖
董氏始祖中華漢民族的董姓人把董父奉為元祖,其淵源可追溯到軒轅黃帝之裔高陽氏顓頊帝。據(jù)說顓頊有子名稱,稱氏族居今河南東南部的汝河地區(qū)。稱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吳回,在高辛氏時代先后任祝融氏(即火官)、吳回氏,始居陜西龍縣,夏朝時東達山西平陸之吳山。吳回之子陸終有六子,后分別發(fā)展成為六個大部落。陸終的第二子惠連,亦名參胡,惠連氏族是一支擅長制草繩的部落,董當時便是能制繩索的蘱草,惠連氏族即以董為圖騰,活動范圍在今太行山南側(cè);葸B之子飂(劉)叔安,當時是個部落首領(lǐng)。飂叔安有個兒子叫父,學過馴服龍的本領(lǐng)(據(jù)后來考證龍即鱷魚之古名),熟悉龍的習性,為舜帝馴養(yǎng)龍有功,被舜帝賜姓董,稱董父(這與先前惠連氏族崇拜的圖騰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任以豢龍氏,封之于鬷川(今山東定陶縣西北)。據(jù)《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記載:“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甚好龍,能求其嗜欲以飲食之,龍多歸之,乃擅畜龍以服事帝舜。帝舜賜之姓曰董,氏曰豢龍,封諸鬷川”。從此華夏大地上誕生了第一個董姓人家。關(guān)于董父的封邑,還有一種說法是在今河南臨潁縣境內(nèi),即《太平寰宇記·許州》所說:舊許州臨潁縣有豢龍城,相傳即董父封邑。由此看來董姓最早發(fā)源應該在山西省聞喜縣東北,是夏商時代的小諸侯國,臨近祖居地山西平陸的吳山,該地后來為晉國所并,當時董姓人口不斷壯大,已成為晉國舊貴族11個姓之一。據(jù)此段歷史考證,董姓得姓時間至少有4000多年。
遷徙傳播
據(jù)史料所載董姓的發(fā)源地在山東定陶北部、山西西南部、山東平原縣一帶三個地方。秦漢時,董姓在今山西、甘肅、河北、河南較為集中。另外,陜西,山東定陶、高青,廣東廣州,四川資陽、德陽,浙江余姚、湖北襄陽、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陽、開封、杞縣、信陽、靈寶等地也散居有董姓族人。后在不斷的繁衍過程中,甘肅、山東兩地董姓發(fā)展成當?shù)赝。這一時期,據(jù)史書所載的董姓族人繁衍遷徙情況有:出自晉國太史一支的辛有后裔董狐裔孫董翳被封為翟王,都高奴(今陜西延安市城東延河東岸),后其子孫又遷居隴西(今甘肅臨洮);西漢董仲舒為廣川(今河北棗強東)人,其曾孫由廣川遷至隴西,后人又遷往河東(今山西夏縣西北)。
董姓族譜魏晉南北朝時期,百姓四處流散,大舉遷往南方,安徽、江西、江蘇、湖北及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均有董姓遷徙而來者。
隋唐時期,是董姓一大繁衍時期,唐代的《元和姓纂》記載董氏有四個郡望:即隴西、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河東、范陽(今河北涿州)。此外還有濟陰(今山東曹縣)。
唐末,固始(今屬河南)董氏又有隨王潮、王審知入閩者。福建、廣東又有董姓遷居者。
宋元時期,金兵入主中原及蒙古軍隊的南下再度迫使董姓南遷,浙江余杭一帶此時出現(xiàn)董姓族人。
從清康熙年間開始,董氏有族人陸續(xù)移居臺灣,此后,有的又徙居南洋群島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qū),董姓這一時期可謂遍布海內(nèi)外了。
董姓以河北、山東、山西、云南、遼寧、浙江等省最為集中。
人口分布
先秦時期,董姓活動主要地區(qū)在山西、陜西、甘肅南部、河南地區(qū)。到了秦、漢,董姓已往北擴大到河北,向東挺進達山東,向南渡長江越南嶺進入了廣東,東南直抵江浙,西部移民四川。到兩晉南北朝時,甘肅和四川的董姓已繁衍成為大姓,同時向西南的貴州和云南遷移。進入唐朝,董姓的人口重心開始在滇黔地區(qū)形成。宋朝時,董姓向東南地區(qū)大批移民,同時西南的董姓進一步得到發(fā)展。清朝是東北董姓的發(fā)育和發(fā)展的最重要時期,康熙時期董姓首次移民臺灣。
宋朝時期(公元960—1279年),董姓大約近46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59%,排在第三十四位。董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約占全國董姓總?cè)丝诘?2%,占江西總?cè)丝诘?.2%。董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河北、山東、河南,這四省的董姓大約占全國董姓總?cè)丝诘?4%;其次分布于湖南、甘肅、安徽,這三省的董姓大約又集中了22%,形成贛皖湘、隴西、冀魯豫三塊董姓主要聚居地。
明朝時期(公元1368—1644年),董姓大約有42萬余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45%,為明朝第五十五位大姓。宋、元、明600年間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董姓人口增長為負值,凈減少了4萬。明朝以前,董姓的主力一直在中原,宋、元、明時期北方連續(xù)不斷的戰(zhàn)爭,使董姓人群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人口銳減。明朝的浙江為董姓第一大省,約占董姓總?cè)丝诘?5%。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山東(19%),這兩省董姓大約占董姓總?cè)丝诘?4%;其次分布于山西(8.7%)、江蘇(8.1%)、河北(6.8%)、江西(6.3%)、安徽(6.2%),這五省的董姓又集中了36%。宋、元、明600余年,董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遷移。在東南地區(qū)發(fā)展穩(wěn)定,重新形成了江浙贛、魯晉冀南北兩塊董姓人口聚集地區(qū)。
當代董姓的人口590萬,排在全國第三十九位,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48%。從明朝至今600年中董姓人口由42萬激增道590萬,增長了約14倍之多,董姓人口的增長速度快于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董姓人口增長率是呈∨形的態(tài)勢。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東、遼寧四省,大約占董姓總?cè)丝诘?8%。其次在云南、黑龍江、浙江、安徽、山西、四川、湖北、江蘇、甘肅,這九省的董姓又占了39%。河南居住了董姓總?cè)丝诘?2%,為董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冀魯豫、云川、東北三塊董姓高密度聚居區(qū)。在600年期間,董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qū)別,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強勁回遷,向西的遷移表現(xiàn)很明顯。
董姓在人群中分布在云南大部、湖北北端、河南大部、冀京津魯、山西南端、遼寧、黑吉大部、陜西中段、甘肅中南段,董姓一般占當?shù)厝丝诘谋壤?.72%以上,其中中心地區(qū)的頻率達2.8%以上,以上地區(qū)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8.3%,居住了大約46%的董姓人群。在云南北端和東段、四川、重慶北部、廣西大部、廣東西部、海南、贛閩北部、湖南北和南兩端、皖蘇滬浙、湖北大部、河南東南、晉陜甘寧大部、青海東部、內(nèi)蒙古大部、黑龍江北端、吉林西和東兩端,董姓在當?shù)厝巳褐械姆植急壤?.36—0.72%之間,以上地區(qū)覆蓋面積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40%,居住了大約44%的董姓人群。
董姓人口單位面積內(nèi)密度最高的地區(qū)在華北、云南和東北,每平方公里的董姓人口達到1.6人以上,滇西南、晉冀交會的中部、遼東半島、魯東端、黑龍江中南,每平方公里的董姓人口達到2.4人以上。董姓分布密度示意圖表明:密度最高的(1.6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區(qū)僅僅占國土面積的14.8%,董姓人口大約297.4萬;0.4—1.6人/平方公里的地區(qū)占國土面積的42.4%,董姓人口大約395.4萬;不足0.4人/平方公里的地區(qū)占國土面積的42.8%,董姓人口大約43.2萬。
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發(fā)布2021年全國姓名報告。根據(jù)報告,董姓分布最多的省份是山東。
【董姓百家姓排名的資料】相關(guān)文章:
百家姓儲姓排名的相關(guān)資料01-17
駱姓在百家姓的排名10-14
百家姓排名有姓從12-14
李姓百家姓排名03-29
殷姓百家姓排名04-01
百家姓排名11-12
2017年百家姓排名-最全百家姓排名12-17
新百家姓羊姓排名12-04
新百家姓伊姓排名12-04